① 如何评价电影《茶馆》中演员的表现
所有的精彩的电影,成功的电影都离不开演员的努力,在这一部电影里面所有的演员的表现都非常的好,从每一个小细节,到每一个眼神非常的有代入感。
② 老舍先生的《茶馆》被改编成电影,评价如何
小时候大家去学语文课本的时候,其实都学过老舍先生写的茶馆,在这一部小说当中,她去讲述了老北京一家叫做裕太的大型茶馆的一个心衰千变,也反映出了北京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不同阶层的人在北京不同的生活状态,那么最近他被翻拍成了一个电影,而且在豆瓣上的评分也非常的高,有9点5分,那么现实生活当中,第一次把这样的一个有历史文化背景沉淀下来的话剧搬上银幕之后的一个巨大改变,不断给中国的影迷,同时也给世界的影迷带来了返璞归真的一个感受。
能够让人瞬间回到那个历史时代,去了解当时的人们生活的实际情况。都说艺术是来源于生活,这句话是完全没有错的,在现实生活当中,这部电影也完全是改编老舍先生的一个茶馆,那么在茶馆里面作为一个公众场合,自然会遇到很多的人,你也能听到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所以再这样的一个茶馆当中,能够很好的去浓缩出这个社会的一个实际情况,所以会给人们非常真实的感觉。
③ 茶馆电影影评
茶馆就像现在的网络贴吧论坛,能各抒己见,也得注意分寸拿捏,一个不小心就会招徕口舌之灾。比如一身正气常四爷,因为一句“我看着大清国,要亡啊”,身陷囹圄。
能运营这样一个茶馆的掌柜,也必须圆滑和气的,能在言语间消减了刀光剑影,有些本事才能控场。
《茶馆》本身就是老舍先生创作的剧本,电影拍出来,也有浓厚的舞台话剧感,你方唱罢我登场,剧情紧凑很有冲突,人艺演员个个都是老戏骨,每个角色都很出彩,个性鲜明,举手投足都是戏,入木三分,演出了历史的酸辛苦辣。鲜活的生命,鲜活的历史,穿插其中的三段数来宝唱出晚清末期回光返照的“繁荣”、军阀割据的兵荒马乱、抗日胜利后盘剥民脂民膏的民国政府,影射出旧时代的很多社会百态。
茶馆王掌柜是中国传统的老百姓的写照,一生顺民,处事圆滑,敬畏权贵,自私也善良,一辈子运营茶馆,也跟着时代不断改良,晚清末期人声鼎沸算场面敞亮;军阀混战时缩减面积,开学生公寓;国民党执政北平时,只剩两张茶桌,生意荒凉,评书不行了,打算招女招待
④ 茶馆影评
《茶馆》这部电影时长仅仅两小时,但跟每个观众带来的触动却远远地超过了两个小时。虽然画面简陋,制作粗糙。但是每一名观众都能感觉到剧组打磨得十分用心。这部电影中的很多演员,都活跃在中国早期电影的荧幕上。
电影中的刘麻子的扮演者英若诚、唐铁嘴的扮演者张瞳,分别在经典喜剧《我爱我家》中饰演了隔壁的老胡和老郑两个经典角色。扮演秦二爷的演员蓝天野,也在老版《封神榜》中,为人们塑造了一个仙风道骨的姜子牙形象。
该片完整地保留下了舞台剧重要情节和精华,在艺术的各方面并不次于舞台剧,没有看过舞台上的《茶馆》的人看了影片也能欣赏到它美妙隽永的艺术。而且,影片把一些舞台上不容易强调的东西也举重若轻地强调了出来,给观众以比较深刻的印象。
此外,影片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长处,比方用了一些王利发的特写镜头把他的表情较突出地展示出来,让人物更加鲜明。
剧情简介
腐败的清王朝摇摇欲坠,北京的裕泰茶馆却在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细心经营下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但在这貌似繁荣的背后,隐藏各种令人窒息的黑暗面,预示着大清国必将灭亡的命运。
终于到了民国,王掌柜苦心“改良”裕泰茶馆,令其重新开张,但动荡的社会令王掌柜忧心不已,茶馆的经营越发艰难。
又过了几十年,裕泰茶馆在已风烛残年的王利发的苦苦支撑下继续经营。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王利发绝望了。
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最后只剩下王利发一人,他拿起腰带,步入内室,仰望屋顶,寻找安然了结一生的地方。
⑤ 如何评价《茶馆》这部影片
国内比较经典的老电影《茶馆》,是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这部影片确实同导演谢添所说的那样:它是一个“新片种”,既不是舞台纪录片,亦非一般艺术片,更不应笼统地称为故事片。原因大概就在于影片导演在严格保留《茶馆》舞台精华的同时,较好地运用了电影的特有手段。它以镜头引导观众去对《茶馆》主要人物的传神表演和重要细节加以过细观察。它在融合话剧、电影两大艺术特性的努力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堪称经典之作。
看过原著的都知道,老舍先生的名著《茶馆》虽然通篇妙语如珠,十分诙谐风趣,但其主题严肃,结构极其严谨。这是一部为三个时代(清朝、民初、国民党统治)送葬的剧作,它为旧社会唱出一阕怆凉的挽歌。自然,为垂死者唱挽歌和迎接新生儿的降生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表现了历史时代新旧替换的必然。
还有影片中郑榕同志塑造的硬汉子、爱国心切的常四爷,在三个时代中的性格被勾勒得线条清晰、棱角分明。那种正气在胸、铁骨铮铮的劲头,感人至深。蓝天野以光彩夺目的台风,在“第一幕”戊戌年间出场,俨然一位倨傲不凡的“浊世佳公子”。但到“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拖着羸弱、疲惫的步子走进老裕泰茶馆时,那眼神、那语气,那身躯姿态,早已判若两人了。这位家财万贯、矢志搞“实业救国”的民族资产者,早已被日寇、国民党和“四大家族”压得奄奄一息。当年那个目光炯炯,神采飞扬,不可一世的秦仲义,而今安在哉?!作为“人贩子”的两代刘麻子,是个不齿于正派人物的社会渣滓,但,他和那些唐铁嘴、二德子、“灰大褂”之类的家伙一样,除去起到渲染时代、烘托气氛的作用外,还和贯串全剧中另外一个重要人物——被出卖的贫农之女康顺子(程中、胡宗温饰)形成纠葛,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典型。英若诚在精确显示两代刘麻子肮脏的灵魂,以及这类人物丑恶的嘴脸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非常值得称赞!
最后再看看影片《茶馆》中的音乐(彭修文作曲、指挥)和音响,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它不仅一般性地辅助了作品的主题,强化了主人公王利发的感情潮汐的感染力,还成功地渲染了环境气氛,反映了昔日北京的市声,进一步为影片《茶馆》增添更强的感染力。
⑥ 茶馆电影观后感
1982年,由谢添导演,于是之、郑榕、蓝天野等戏剧演员出演的《茶馆》公映,成为不能复制的经典,喜获中国电影金鸡奖优秀奖等。
影片叙述的是大清帝退位前到民国,社会动荡,老百姓艰辛存活的情况。影片将所有故事萃取在老北京城的一个茶楼内及其茶楼外的大街上,根据茶楼的盛衰来反映在那时候社会发展情况下一般普通百姓存活愈来愈艰辛。
一个小小茶楼也是一个社会发展,里边有各色各样人马。有一想着实业救国的秦二爷;一身公平正义的常四爷;忠厚老实悲叹运数的松二爷;也有处事圆滑的王掌柜。这些人一生从没做了一切错事,却也没有落个善终。
秦二爷经营产业40年,被轻浮冠以“逆产”以名义收回,人生奋斗毫无意义,无奈说出来“有钱就得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千万不要做好事”。
正义的常四爷自力更生,靠卖菜卖花生为生。诚实的松二爷饿死了,连棺材都没有,常四爷为他化。王掌柜的茶馆终于被占据了一辈子。
另一方面,那些崇洋媚外,做坏事的人,却过着潇洒滋润的生活。比如70多岁的庞太监,花200大洋买年轻媳妇,穷人只能卖女儿生存。
在影片《茶馆》末尾,三个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在灯光效果逐渐暗下来的森冷的茶楼里,在苍凉、崩溃中含泪,叫着,笑着,撒冥币祭拜自身,讲出一番番心如刀割的感受,令人不由自主感觉,所说人情冷暖也莫过于此吧!
标签: # 本文提供了与如何评价《茶馆》这部影片 # 老舍先生的《茶馆》被改编成电影评价如何 # 如何评价电影《茶馆》中演员的表现 # 茶馆电影影评有关的详细内容 # 内容由电影推荐网编辑整理为您提供请点击阅读正文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