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资讯内容详情

国产性奴电影哪部好看 2023-02-26 421 电影导航

㈠ 求一部女主被男主囚禁3000多天的电影片名

《3096天》根据1998年震惊世界的真实事件改编。奥地利女孩娜塔莎卡姆普什在被绑架和囚禁八年多之后终于逃出生天,之后娜塔莎出版了自传《3096》讲述了这段可怕的过去。1998年年仅10岁的奥地利女孩娜塔莎遭人绑架沦为性奴,自此一直遭关押达8年。绑架者最初4年始终将她关在屋中,后来逐步放松警惕,但大多数时依旧与世隔绝,在她心中从未放弃过追求自由的希望。

㈡ 那部香港电影里有个叫苏三的女人

官人我要1998年的《官人我要》,该片剧情取自传统戏曲《玉堂春》(胡金铨曾执导过电影版本),若论改造,家喻户晓的“苏三”传奇被完全淫乱化,从妓院里被当做性奴训练,到被大官人买去当妾,再至监狱中惨遭各种非人惨刑,女人始终被男人和各种奇形怪状的性器淫具蹂躏,且最后被征服得高叫:官人!我要!快速导航演员表职员表中文名玉蒲团之官人我要其它译名官人我要制片地区中国香港拍摄地点中国香港导 演张敏编 剧李兆基,王晶,文隽类 型情色主 演钟真,徐锦江,洪晓芸,邵传勇上映时间香港1998年4月澳大利亚1998年12月意大利1999年8月分 级第Ⅲ级对白语言粤语色 彩彩色制作公司永展(香港)有限公司[香港

㈢ 你看过的重口味电影有哪些

应该是韩国电影《医生》

​依稀记得影片讲述的是一名样貌平平的男医生经营一家整形医院,事业算是比较成功,生活算是比较富裕,加上还有一位貌美如花的妻子,知足常乐才对。按理说整形医院应该是很多漂亮的女孩都去过的地方,在韩国也是比较常见的场所。

男医生认为妻子是自己的一切,当妻子对他一天比一天冷淡时,男医生开始疑神疑鬼,总觉得自己的妻子有外遇,为了获得事情的真相,某天早上假装去上班,在中午的时候偷偷回家,想知道妻子对自己冷淡的原因。却看到了最不想看到的一幕,妻子出轨给自己戴了绿帽子,无法忍受妻子对自己的不忠,原本想抄起铁锤准备杀掉这对狗男女,关键时刻岳母登门拜访,才中止了男医生的杀戮。

男医生发现妻子的情夫是健身房的教练,也算是年轻有为,没有找到下手的机会,男医生回到整形医院上班,愤怒也是越发不可收拾,内心极度扭曲。在一次整形手术过程出现幻觉,误以为手术台上的顾客是背叛自己的妻子,护士长阻止男医生掐死顾客,男医生转移目标到岳母身上,趁着岳母在店里打美容针的功夫,男医生残忍的用美容针杀死岳母,还把岳母的肉煎给妻子吃。

妻子发现情况不对劲时,已经被男医生绑起来暴打一顿。照常上班的男医生在顾客身上画满涂鸦,诡异的行为让护士长感到不安后决定报警,脑中充满仇恨男医生痛下狠心杀掉护士长,展开了丧尽天良、惨无人道的杀戮,更是变本加厉用手术刀杀死顾客和助手,妻子的情夫将其妻子送去医院治疗,男医生趁妻子昏迷不醒把事先准备好的药水注射进妻子的点滴中,杀害了妻子的情夫,亲生毁掉妻子的容貌,为了保住性命逃避法律的制裁,杀死一名乞丐后整容。在感情方面的极度扭曲报复心理,的确让人感到很重口味。

重口味的电影,我就简单说下几个看过的觉得还是挺重口味的吧。

第一:《盒装美人》

盒装美人主要讲的是:在外科医院院长尼克的眼中,风情万种的海伦娜是自己的缪斯,可是对于这个追求者,海伦娜并没有放在心上。为了将海伦娜留在身边,尼克设计让她错过了航班,没想到聪明的海伦娜察觉了尼克的阴谋,却在逃跑的途中发生了车祸。 从昏迷中醒来的海伦娜发现自己失去双腿,而站在自己面前的,正是罪魁祸首尼克,尼克向海伦娜解释截肢是为了保住她的性命,而海伦娜并不相信。就这样,两人扭曲的关系开始了。在一次企图用手掐死尼克的行动后,海伦娜失去了她的双臂,至此她彻底沦为了一个丧失一切行动能力的摆设,生活起居皆由尼克照料。

感悟:我希望各位不带有色眼镜来看这部影片,虽说其中有一些变态的情节,这部片子还是有点深度的,将男性与女性之间畸形的关系刻画的很好,但是有些情节确实是挑战人的承受能力。

第二:《奇异·小子》

影片主要讲的是1970年代,美国俄亥俄州。一场飓风将半个小镇破坏殆尽。十四岁的男孩所罗门和男孩塔克是两个无所事事的街头小混混。这场残酷的飓风不仅破坏了小镇的一切,也带走了所罗门父亲在内众多居民的生命。所罗门和精神异常的母亲相依为命,塔克则与鳏居的父亲一起生活。两个难兄难弟都对生活迷失了方向,每日就以吸毒,扳手腕和杀猫为乐。在这个悲惨而又毫无意义的世界里,两个少不更事的男孩就这样无聊而麻木地生活着,明天对于二人而言如同虚设,只能继续堕落下去。

感悟:这部戏的拍摄手法是相当特别的,演绎的是一个很跳跃的故事,将人性中的恶赤裸裸的拍了出来,非常渗人。

第三:《白痴》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白痴”

影片主要讲的是:妇女凯伦遭遇了丧子之痛,有天在餐厅进餐时跟随一名紧捉她手的白痴离去,然后开始了一段意想不到的经历。原来以史托佛为首的一群年轻男女并非真的是智弱者,他们只是为了向中产阶级的体制挑战而故意扮成白痴,在其他人面前装疯卖傻,一方面藉此获得玩弄别人的乐趣,另一方面也用欺骗手段达到骗吃骗喝的功利目的。凯伦跟他们相处久了,竟然也认同了这个小团体的"白痴哲学",回家在亲人面前扮演白痴。

感悟:这是一部了不得的作品,用特殊的手法展示了一种人能够通过装疯卖傻来与 社会 群体抗争,其实更像是一种逃避。值得深思的一部电影。

我来分享一部比较文艺的重口味电影——《香水》。

你没有看错,这是一部非常重口味的文艺片。接下来我就为大家讲讲这部电影,文艺在哪里,重口味在哪里。

这部电影有改编自德国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同名小说,自出版以来,一直稳居德国畅销书前十名。

电影中,有着浓浓的欧洲风情,浪漫清新的草地街景,还有着装扮精致的小姐先生。

这部电影的海报也反映出这部电影的文艺风情。

但是,文艺的皮囊下,却是重口味的故事情节。

十八世纪时,男主在巴黎最肮脏、最恶臭的鱼市场上诞生。为了拍摄恶丑无比的鱼市,导演用了17吨的鱼和其他动物的尸体,来掩盖原本干净的街道。总之当我看到这个镜头的时候,真的有被恶心到。

男主的灵敏嗅觉与生俱来,对香水非常感兴趣,虽然成长之路坎坷无比,但他还是一步步的靠近自己的梦想——研制世界上最具香味的香水。

但是,男主在追梦之旅上逐渐走火入魔,为了制香存香,他开始暗杀青春少女,然后泡制尸体,提炼精华……总之,又是不忍直视的镜头。

其中,男主对少女体香的执著,简直到了让人毛骨悚然的地步,只要男主盯上一位少女,就会一直惦记着她的体香,不到手绝不罢休。

虽然电影有些重口味,但是内容还是挺值得深思的,推荐大家看一下这部电影。

国外的重口味电影多不胜数,各式各样的类型片不一而足。最常见的重口味电影要数致命弯道、人皮客栈之类的血浆片,血腥、暴力就是这类电影的代名词,所以这类电影至少是R级。今天就来说一些不是一味的卖弄血腥暴力,毁三观的重口味电影。

1. 高压电

高压电全程高能,从女主入住闺蜜加以后恐怖气氛一直让人紧张的窒息,当然血腥镜头必不可少。 被追杀的女主和闺蜜终于逃出生天, 结局忽然来了个大反转,这是 这部电影最大的高能之处你猜,追杀她们的是谁?看了才知道!

2.突袭

突袭可以说是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最好的印尼动作片,整场动作设计往往出人意表,让人大呼过瘾,伊科·乌艾斯的敏捷的身手更是吸粉无数。当然类似于 斩关节、 榔头处决,断筋、各种膝撞脊椎撞、脑袋撞墙,日光灯管插喉,匕首三连戳,能想到的动作和想不到的动作都可以在这部电影中看到。突袭拢共两部,第2部比第1部更暴力一些。

3.恐怖爆发

就像片名一样,这是一部恐怖片,而且是园子温的恐怖片,一种注重 塑造 氛围,带有独特气质的的cult片。这样不恐怖的恐怖片对某些人来说还是小有兴奋的,唯一的后遗症是在观影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会对三千烦恼丝心怀畏惧。

4.《汉尼拔》系列

不多说, 智商最高的变态杀人狂, 《少年汉尼拔》《红龙》《沉默的羔羊》《汉尼拔》四部,恐怖片中的经典。

5.东京残酷警察

这部电影融合了大量动漫元素,而且脑洞之大 让人钦佩, 许多镜头与特技乃电影史上首创, 就连 中途插入的广告都是五星级创意,这无边的想象力值得给出五星。虽血浆像开启了摇晃一个月的可乐一般一发不可收拾,但很适合情侣欣赏。

没啥每次都是这种问题,下面我来分享几部吧!

用变态惊悚来形容这部影片的话,那是深度的误解。

天下男人都一样,谁会喜欢自己的女人穿的暴露抛头露面,接触别的异性,巴不得整个的占有女人,伊斯兰教女人要带面纱,土著还会给女人下身带枷锁,中国人给老婆裹小脚...电影是虚构的,但这些都是事实。里面很多情节让我想到“苦月亮”,都是从爱的冲动发展到互相折磨。

这部电影从某种意义来说,可以看出导演是一个反思工具理性对人类异化最为彻底,最为成功的人,上个世纪80年代,能拍出这样惊世骇俗的 科技 危机,足以见得导演强大的脑洞和十足的勇气,这种艺术的呈现是一种另类甚至说是异类的科幻色彩。而这部《录影带谋杀案》可以称得上是杰作中的杰作。

这部影片也可以说很丑恶,也可以说很美。虽然说讲的是贫穷底层粗鄙和愤怒,但他却很有温度,整个电影画面非常的流畅,跳跃。很贴近很随意,就像是真的发生在身边的生活。

整部电影可以说没有情节,但却拍出了生活的质感,仅仅99分钟的电影,却让我们回味无穷。

因为不怎么看西方片子而非常欣赏韩国导演挖掘和展露人性的手法,所以我要分享的还是来自韩国的片子。

重口味.......

我回想了一下.........

金福兰杀人事件始末

这是一个生活在阴沟里,却仍心存阳光及善意的可怜女人,自始至终未受到一丝正义与亲切对待而最终被逼上绝路奋起暴走的悲惨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金福南出生在思想封建的孤岛上,从未踏出过这方土地的她自然无比向往“自由繁华的大都市”生活,然而尽管如此,作为岛上唯一留守的年轻女子终究难逃“奴和役”的生活。

于粗蛮的丈夫而言 ,这个女人不过是他生理发泄的一个工具,自然是小叔子也可以拿去把玩发泄的,他还可以招来妓女随意把玩,金福南也只能无动于衷,那些婆婆老姑姑们不过终日压迫这个有力气的身体,让她如猪狗般匍匐在那片刨不完的土豆地上。

同样出生孤岛的发小郑海媛却在首尔的大城市里过着与金福南大相径庭的生活,体面的银行职员工作,自由独立的女性正是金福南向往的样子。只是她不知这个有能力的童年玩伴,面对苦苦哀求的老人不肯施以援手反而恶语相待;目睹少女被欺凌杀害也不敢指认凶手的懦弱模样。

因为工作的压力和同事的举发另上司不满只能被迫休假的发小郑海媛拆开了金福南写给她的许多思念的信件,决定来儿时的孤岛 旅游 散心。在这贫瘠苦难中生长着的金福南仍然阳光亲切,她给早已人去楼空的发小旧屋定期收拾灰尘,去渡口接船,在小叔子魔爪伸向发小时勇敢的制止,就像小时候一样,为救海媛被男孩子欺凌而被强奸。

可能有人会说她为何不逃走,哪怕偷偷的逃走,或是反抗,也许她试过,只是恶魔的势力太过于恐怖,这个仿佛所有人都统一防止她逃走的世界,她只能终日在太阳的暴晒下收起心中的欲望。当恶魔把手伸向她的女儿时,最后一根稻草也倒掉了。她万万不可接受女儿拥有她的命运,于是她恳求海媛带她们走,至少带女儿走,可是海媛拒绝了!这世上的善意与温暖绝不非全是表面鲜艳亮丽所拥有的,不要指望她们。那个真心的伸出援手的反而是与丈夫欢愉的妓女。被抓回来的母女迎来的是更悲惨的命运,遭受暴打的金福南,和被丈夫推在石头上撞死的女儿,这一起都被很多双眼睛看的清清楚楚,可当警察出现的时候,没有一人说出真相,金福南看向发小,海媛终究没有给她一丝亲切。

这一切让她终于举起了镰刀......

有人说她举起的不是镰刀,而是女性平权的大旗。

最终她手屠了整个村子除了从未欺负过她的痴傻老人,血腥和残暴的场面让人汗毛直立,久久不能平静。是性奴和苦役的生活残害了她,又是冷漠的人性激怒了她,她只是承受这故事的一人,或许承受这故事的还有很多人。

前几天刚好看了一部美国恐怖片叫《人肉农场》差点把我看吐了。

影片讲了一对小夫妻,回老家想抄近路结果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投宿旅馆结果被老板抓去,男的被做成了美味佳肴,女的被人工受孕产奶,像奶牛一样活着...

这个电影其实就是让大家换位思考,当人类成为每天被屠杀的动物是会是什么样,这才是电影想告诉的主题,希望大家多吃素少吃肉食

韩国导演金基德,他拍的电影也都非常的重口味。像是《漂流欲室》、《弓》等电影都是非常重口味,但是最重口味的是这部《莫比乌斯》。影片中带有阉割、自残、乱伦等元素,也是让很多观众大开眼界了。 另外就是温子仁。

温子仁不仅仅是拍摄了“人性、情欲”的影片,重口味的电影他也拍了不少。像是《冰冷热带鱼》就是其中的一部。这部电影从里到外的阴森感让人瘆得慌,故事越发展越不可思议,而更让人觉得后背发凉的是,这是由真实案件改编而成。

三部《人皮客栈》让不少人体验到了那种“活剥皮”的感觉,这部系列电影中,香艳与暴力并存,血腥与故事俱佳,除此之外,也请记得出门要多加小心!

《人体蜈蚣》系列,是我看了一部就不想继续看下去的电影。

影片中的变态医生把几个人头尾相连,做成了蜈蚣的样子,第一部还是三个人相连接,而越到后面,人数越多,想想就觉得很恶心。

美好一天很荣幸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以下我为大家分享,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提起看过的重口味电影,《香水》算是一个。

他第一次杀死的那个女孩,目的也不是世俗想的那样,他只是纯粹贪婪她身上有没的气味,而无意中杀死了那个女孩。而之后杀死25个女孩,也并不是说杀上瘾了,或者是杀一个是杀,杀一群也是杀。他只是想要气味,想要一种可以满足自己鼻子的气味。而且,最终他回到那个自己出生的鱼市,那个整个巴黎最恶臭的地方。

他本可以用半瓶香水征服整个世界,但是他没有选择这样做,因为有一件事是香水不能带给他的,那就是真正的爱,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那种 情感 。他把整瓶香水倒在自己的头发上,我肯定那不是因为贪婪成性,想要人们爱戴他。他自己制造的香水,效果怎么样,他当然是最清楚的,就算是为了金钱和荣耀,他也完全不用回到鱼市。他只是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了自我,干脆就让自己返回出生地,让这些最肮脏的人把自己活活吃了,也算是销毁的一种方式。

他这样做,仅仅是要记住某种气味,但是最终的结果是他真的杀了十几个个纯洁的少女和一个妓女。当然我想,如果香水的原料是其他的没有触及道德伦理的东西的话,他的动机明显是积极的。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 健康 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对于我来说,怎么重口怎么来,完全没在怕的。一般的恐怖惊悚片都满足不了我内心对重口味的渴求,但是唯一有一部电影让我感觉到很恶心的恐怖片,《人体蜈蚣系列》。我觉得一般人看这部电影会受不了。在豆瓣上搜索有电影名,却连接不到电影介绍,可见这三部电影应该被豆瓣列为禁片之列。

变态之人都是长相猥琐之人,由医生变为监狱长,目的都是为了捕猎,捕获无辜之人进行他们无耻的实验。把人的嘴巴缝在人的屁股上,一节一节的,如同蜈蚣一样,简直恶心变态至极,但即便如此恶心,你也会忍不住想要看完。当第一个人要拉屎怎么办?跟你想像的一样,前一个人的粪便被后一个人当做食物吃掉,因为这是被迫接受的。如果命运如此捉弄我,我宁愿被安排在第一个,我不要变成狗吃粪便。

我觉得编剧汤姆希克斯可能也不是一个正常人,为了符合医学常识,他咨询了医生,所以电影的手术场景是符合医学实际的,当然也遭受了医生的极力反对。

就是这样一部违背人伦道德的电影,却也是足以让你印象深刻的电影,难以忘怀。

最后希望,观看这系列电影的人们不要留下什么心理阴影,不然我的罪过就大了。

㈣ “慰安妇”——日军性奴隶受害者为题材的电影《二十二》这部作品大家看完怎么样

超级棒的一部作品,揭露了那段不容被忘却的屈辱历史。悲痛的过去让我们难以遗忘。

100分钟的片子,平静却凝重。这些老奶奶们韶华已逝,有人儿孙满堂,有人晚景凄凉,但岁月无法抹去她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没有煽情的解说,没有设计的冲突,透过镜头甚至能感受到导演对这些受害者苦难过往展现方式的克制与隐忍。在《二十二》的观众中,年过七旬的卢伊娜是一位白人。她坦言,此前对“慰安妇”问题并不了解,甚至认为“慰安妇”一词在英文翻译中也容易造成误解。看完《二十二》后,当得知“慰安妇”一词是日本政府发明的,卢伊娜连着用三个“可怕”来形容日本军国主义的这种暴行,“美国也参加了‘二战’,我们这代人对战争还有些记忆,‘慰安妇’遭遇展现了战争的丑陋,不应该被忘记”。

《二十二》以另一种方式告诉世界:还有这样一群受害者存在,在等待或许等不来的道歉。

㈤ 三十二的影片评价

1、郭柯编导的纪录片《三十二》,用能思考的镜头记录下了广西山区瑶族大娘韦绍兰的生活片段。影片透过韦大娘的用餐、行走、山歌等日常生活,展示了一位曾经被强征为日军性奴隶的伟大母亲的博大胸怀。也记录下了一位不幸来到世上、至今孑然一身的年近70的中日混血儿--罗善学对世界的质问以及对生活的良善。通过韦绍兰母子的故事,《三十二》给世界留存了20万中国“慰安妇”独特人生的片段回忆。在世界反法西斯战胜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我们更期待郭柯能有新的突破。--苏智良(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2、苦难、顽强、生命力作孽、无耻、罪恶的日本。赎罪,除了赎罪别无选择。可是她们依然高昂起涂满鲜血的头颅,高傲地,似乎什么也没发生……也谢谢您,让我能从一个新地视角看这段历史。呵呵,大场面、大制作,视觉冲击或是唯美是现在的影视潮流。平淡中的深刻,确实是浮躁的社会很难去耐心体会的。娱乐致死的时代去品味苦难也是很多人不愿意去面对。然而,有价值有意义的创作对历史、对将来都是不可多得的。因而,作者要耐得住寂寞与部分人的不解。--赵宗敏(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语文高级教师)3、作品镜头语言没有刻意夸张伤痛的情绪,而是在富有灵性的画面中以精致的构图、精准的色彩表达、深沉的人文情怀去审视抚慰一段历史的伤痕,让影像传递出醇厚的温情。--2013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评语 4、影片与一段沉重的慰安妇历史有关。难得导演灵悟!片中没有声嘶力竭的哭号、没有悲天悯人的幽怨、没有犀利尖刻的控诉……一切都在淡淡的抽离中,把92岁的广西老人韦绍兰生命的际遇与活着的韧性深深地晕染进一种日常里,让那不刺眼地生命之光映照了我们每一个观者……克制、纯粹、诗性,让影像归于影像自己。--刘洁(中国传媒大学纪录片教师)5、影片对主人公的描述远远超越普通人对这一群体的想象,影片所蕴含的力量足矣震动国际社会对二战的反思,但影片没有停留在同情怜悯,没有止于对历史的问责,它对现实的意义超越战争的残酷、历史的吊诡,在饱受非常苦难与人性摧残之后,那自立的背影,那一声“这世界真好”,那在满面皱纹遮盖之下绽放的欢笑,如一记又一记重锤敲打而来,深深触动,直抵人心,引发每个人对自己现实命运的思考,这是最珍贵的。--2014凤凰视频纪录片大奖评语6、英国人眼中的《三十二》影评者:Jean-Baptiste de vaulx《三十二》是由郭柯于2012年执导的纪录片短片,其片名所指的是曾被日军强征沦为性奴的中国妇女幸存者,仅剩三十二人。二战期间,中国多个省份均处于日本帝国的统治之下。据估计,曾有大约20万之多的中国妇女,在枪口的逼迫下,不幸被虏为日军慰安营中的慰安妇。 这部电影聚焦于仅剩的三十二位老人中的其中一位。这是一个悲惨甚至难以入耳的故事。但它记录了一份重要且不可忽略的历史事件。如今,生活在中国西南广西农村的九十多岁高龄的韦绍兰,仍旧在她的庄稼地里劳碌着。1944年的一天,就 是在这里,韦绍兰和她幼小的女儿,一并被日军俘虏关进慰安营。期间,韦绍兰被日军反复强奸蹂躏。 几个月以后,韦绍兰带着女儿成功的逃离了慰安营。但由于在慰安营里饱受饥饿和虐待,她的女儿不久便夭折了。悲剧也并未从此好转,因为韦绍兰怀上了日兵的孩子。从此,她不得不面对周围的人,甚至包括她的丈夫在内,对她的羞辱与排斥。韦绍兰生下了这个男孩,取名罗善学。年近七十的罗善学,也在这部电影中讲述了他的人生遭遇。就因背着半个日本人的罪名,他的一生都倍受排挤欺凌。电影在叙述韦绍兰和她儿子 的故事之间,适当的注入了中国农村优美的风光镜头。这种轮流交换的展现方式使得影片的节奏得以平衡,给予观众足够的时间深思,让这些悲催的传奇故事得以在观众的内心沉淀。 韦绍兰的故事也并非缺乏鼓舞人心的时刻。即便她的内心自然还残留着伤痛(比方说,每次提到她的施虐者,她都以“鬼子”相称), 但事实上磨难并未能摧毁她的精神和对生活毫无疑问的积极态度(她打趣的说:“这世界这么好,现在我都不想死”)。这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种鼓励,同时也鞭策着我们对现实的反省。韦绍兰的遭遇不仅是一个非 同寻常的个别事件,更是20世纪历史中灾难篇里相当重要的一部分。片尾巧妙的利用从200000迅速递减到32的视觉效果,来提醒我们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会离最初的真相越来越远。越来越多、一环又一环的相关事件,都将随着一个个幸存者的逝世而消失。尽管这些亲身走过这段历史的老人看似离我们很遥远,但我们应该珍惜任何能够了解她们的机会。《三十二》作为一部名副其实的纪录片,为我们的后代见证了这些从那不堪回首的年代走过来的人。这部电影不仅值得称赞,更是一份意义非凡的作品。(英文原文出自于伦敦影评 )

㈥ 怎样评价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罗曼蒂克消亡史》是黑帮片;上海人可能也是去看一部纯正方言去的;还有少数人看出了它作为情色片的意味。但阁主本人却看出了导演程耳对拍电影这件事儿的野心!

他先让章子怡面对镜头问导演:“我是哪能死的?是自杀呢?还是被人杀?”又让袁泉跟闫妮闲聊几句:“电影我没看懂!” “我也没看懂”“导演说这是艺术片,是拍给下个世纪的人看的!”戏内戏外都是一种自嘲式的暗指,想吐槽吗?我自己先说给你听!

阁主以为华语片中,能把演员调教到最好状态的非陈可辛、王家卫、李安三位大导莫属——想想周迅于《如果·爱》、黎明于《甜蜜蜜》、金城武于《武侠》、周冬雨 马思纯于《七月与安生》,是陈可辛调教得精准细腻感;想想刘德华 刘嘉玲于《阿飞正传》、张震于《爱神之手》、梁朝伟 张曼玉于《花样年华》、章子怡于《一代宗师》,王家卫颠覆式调教让明星变成真演员;想想汤唯于《色|戒》,李安仅一部就已让新人演技定乾坤——而走出这些大导演的调教氛围,演技真就参差不齐啦!

看过《罗曼蒂克消亡史》之后发现,程耳也是调教明星演技的一把好手,虽说还是新人身份,但并不会让这些明星大咖的演技“自由发挥”,准确、到位、有风情、有味道,值得反复回味!

程耳这部《罗曼蒂克消亡史》为华语电影贡献了2016最佳群像表演——即使只有不到三分钟轻佻的韩庚,甚至只有一个低眉顺眼镜头的钟汉良,都能找到他们的“戏眼”,导演功力非常了得!

《罗曼蒂克消亡史》的五个女明星真是“罗曼蒂克”的最佳担当,有了演技,才好看着她们逐渐“消亡”。经得起大银幕的特写镜头,才撑得上是演技派。一颦一笑一皱眉,眼角眉梢都是戏,连苹果肌和人中都跟着生动起来。

不论人气如何,以下是阁主本人对五美演技的排名,必须分个前后。

TOP 1 袁泉

袁泉演的影后吴小姐是最节制又最准确的表演,简直堪称“大表演艺术家”。

其实阁主觉得,吴小姐这部分戏码是与主线关系并不大的一条线,就算完全剪掉也不会影响主线发展。之所以被程耳成心保留下来,他是在太爱袁泉这细腻到震撼的表演了,被保留下来也是导演的私心驱使。

袁泉是天赋性演员,相貌又有点混血气质。但碍于她太“青衣”,角色设定太限制,一直未能找准确定位。但感觉这个影后简直就是程耳为她量身定做的角色一般——眼泪该什么时候掉,眉毛该什么时候挑动,何时笑、何时不笑,袁泉拿捏得分寸精准到位。光这一幕与懦弱丈夫对峙的戏码,无疑震撼到所有人。

阁主其实最爱她在重庆与陆先生对话的一场戏,行云流水中的隐忍感在“喜欢上海小菜,不喜重庆菜”的日常化台词中表露出浓厚的思乡情绪——欲哭、但无泪,是泪已干。

大家可能都忘了袁泉与章子怡其实系出同门——96级中央戏剧学院的同届明星班,袁泉的青衣人设与子怡的花旦人设早被定位。但私以为,在本片中的袁泉比同窗子怡的演技略胜好几筹。

TOP 2 闫妮

阁主以为,闫妮的演技一直都非常“在线”,只是没遇到真正的好角色和好作品。她之前最好的演出是尚敬(《武林外传》导演)的正剧电视剧《房前屋后》。但喜剧并不是她最好的表演方式,但能把喜剧和正剧都拿捏到位,香港是吴君如,大陆就非闫妮莫属了!

王妈这运筹帷幄的巧意安排,既是程耳最早的人设,也是闫妮表演的集大成。光是带着杀手车夫走进陆府这一个猛回头特写,已露出闫妮演技的“惊悚感”。闫妮曾在采访中说,拍摄时并不太懂程耳为啥非让她回头,成片出来,她才知道,这个回头的深刻含义——回头之前车夫还是良人,回头之后车夫变成了杀手。这个特写也是闫妮最美的镜头。

闫妮这个西安籍演员能全程讲出标准的吴侬软语也实在意外!虽然她的语速较慢,却显出王妈极度深思熟虑与气定娴和的稳重气势。

这个女人不简单,本是下人,却被身为黑帮大佬的陆先生十分器重。面对一桌子居心莫测的三位大佬以及他们宠爱的女人们,都和颜悦色地讲出“杀人”一词,一句话帮陆先生定乾坤,闫妮把这个八面玲珑的女管家演得得体又睿智。

程耳甚至说过,王妈跟杀手车夫小张肯定“有事”——不光是表面上百般阻碍他的相亲,牌桌上当着人前轻抚小张的一个小动作已昭然若是俩人在私下里的“私情”了!其实,程耳对于王妈这个角色最是钟爱有加。采访中说,如果有机会开拍《罗曼蒂克消亡史》续集,一定会把王妈入陆府前的故事拍出了,至于是否还能召回闫妮出演,这就是后话了!

TOP 3 章子怡

倒着看这个花痴小六,怎么都神似张柏芝?话说,子怡和柏芝曾在《危险关系》情逢敌手,但那片子只是毫无演技的“妖艳贱货”斗颜值罢了。

子怡在《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的人设十分出挑,也是引无数直男粉儿的最大噱头——先是犯花痴的作女,继而变成走后门上位的女明星,再就沦为日本妹夫禁室培欲的性奴……哗,这个人设可从没在华语片中见过!子怡也是艺高人胆大,接下这么个十分不讨喜的角色,但她的演绎却出奇得招人喜欢。

子怡之前最好的角色是《一代宗师》的宫二,隐忍到极致,低着眉头对叶问讲出“我在最好的时候遇到你,心里有过你”,令人不禁动容。

到这部《罗曼蒂克消亡史》,子怡把宫二似的隐忍情绪留到最后的性奴部分,身体臣服于性主,眼神却在平淡中有种想复仇却看不到未来的绝望感。

子怡演的女明星表演,演活了30年代女明星的做派,就像片中的大明星赵先生(韩庚扮演,又说此角色原型为当年的大明星赵丹,与周璇主演过经典的《马路天使》)对她的评价“你真是天生当演员的材料,你这么俗气、这么十三点,到镜头里又这么精致,有气质”,这一段倒是十分本色,子怡显得特别生动、活络。

最爱子怡的段落还是她扮花痴的样子,这跟她之前在《非常完美》、《非常幸运》里花痴何润东和王力宏的夸张表演大相径庭——毕竟是30年代的交际花,还碍于大佬女人的身份,不敢太过造次,但眼神的花痴却无时不刻地出卖了她的本性!

子怡最后这段洗尽铅华后,打死日本妹夫的释放特写,又无疑调回到了之前的“套路”上,真的就差这一口气,没憋住。白白浪费了之前的精致!

但是,你不得不承认,无论是轻佻花痴、浓妆女明星、隐忍性奴,还是最终的朴素村女,子怡还都是经得住大特写考验的大美范儿女明星,光彩耀人。

TOP 4 钟欣潼

真的是没想到,阿娇不再是阿娇,变了钟欣潼,并决断了刘镇伟之后,能有这样爆发式的突破演出。首次演出青衣人设的钟欣潼是《罗曼蒂克消亡史》中最大的惊艳与惊喜。

这才是旧 社会 里,大老爷府上专一爱着丈夫的美颜小老婆该有的样子。钟欣潼的老五低眉顺眼很受人怜爱,虽然已在陆先生这边失了宠爱,但难免一两次的宠幸,都显得十分温存,连丈夫大褂上的一颗扣子都要扣得特别服帖才好。但是,你以为这就是受冷落姨太太的本分了吗?

接下来的这些,才是老五这个姨太太、大佬的女人该做的本分。老五接到陆先生的电话,交代完要料理的事,老五想多问一句“你过得好不好”,对面已挂断。暗夜沉思,然后清晨化妆,一种誓死的绝美。嘴唇涂得从没这么浓烈过,不以美色引宠,就以美色复仇——钟欣潼这两场戏足见功力,不动声色的美艳,恬静、抵死,没一点优柔寡断。

程耳知道节制,没有任何一秒镜头用来煽情,即使是最悲壮的老五之死。一个慢镜头让老五的裘皮大衣上爆破出惊人之魅的血溅之花,然后戛然而止。

TOP 5 霍思燕

向来觉得霍思燕既不够“花瓶” 也谈不上演技,但身处一众经得起演技考验的女星之中,这个小妓女的美艳与淡定也跟着高级起来了!

霍思燕这么一亮相,身边的大妈观众误以为是章子怡。也真有那么一二刻,大众的眼光是雪亮的。

几秒钟的大特写,程耳给霍思燕也留了一个,难得有节制有风情的一次最佳特写表演,霍思燕也有了挑战的意味——淡定地抹掉童子鸡脸上的血迹,露出他一脸的萌态可掬,小妓女脸上有难掩又克制的迷之微笑。

阁主以为,多年前初出茅庐的霍思燕在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的大雪才是她唯一一次的演技在线,其后再无演技可言。但程耳抓中了霍思燕的演技“要害”——即使本色演出,也有特别对位的忠诚体现。

至于片中的几位男星咖,虽然集体演技在线,有狠、有萌、有勇、有谋,阴狠如日本妹夫浅野忠信、深藏如老板王先生倪大红、张扬如资深马仔王传君(《爱情公寓》的漫画家关谷神奇)、忽萌忽狠的童子鸡杜江、按兵不动的二哥马晓伟(蒋介石特型演员马晓伟)、不动声色暗藏杀机的车夫杀手杜淳、当然,不能少了主动出击、被动暗算的陆先生葛优,但所有男人的人设都不够讨喜,反倒没有五美那么活色生香。

演技固然重要,人设其实更重要!

我知道你想找乐子的心情,可是这部不讨喜的电影我还是要推荐你看

《罗曼蒂克消亡史》,葛大爷挑大旗傲然一身正气,浅野忠信章子怡袁泉闫妮杜淳杜江霍思燕倪大红等等分担乱世浮沉的众生相。

按理说这些演员错不了,那电影也错不了,票房应该也不差啊!我就奇了怪,怎么也落得个高口碑低票房的地步。

中国电影制作导演中心制,好不好看,导演是个很重要的因素?怎么大家都在吐槽一个演员?你把导演放哪里?既然都在骂那位演技出格差的女演员,我想夸夸这位实力超在线的男导演。程耳。

程耳的作品不多,担任导演、编剧,参与剪辑、配乐,程耳作品极具个人风格。《罗曼蒂克消亡史》算是他第四部作品。这部大制作的贺岁档电影,如果选用一个词形容:腔调十足。

你还真不把我们当流氓啊?

2

这部电影描绘的是动乱年代大上海的众生相。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相貌,一撇一捺,尽是姿态。

葛大爷饰演黑帮大佬陆先生,口头禅是:喝茶。

陆先生上有大哥下有小弟,做事放得开,做人收得住,任何时候都能hold住全场。大佬出现在饭局上一定是坐主位,气势磅礴,一副“在我的地盘就得听我的架势”,如果不听话,我就得给你点颜色瞧瞧了,一只新鲜的血手够不够?

即使面临枪林弹雨也不会过分显露出惊慌和胆怯,打架逃命也要优雅。葛大爷对陆先生这个人物的语气表情和身体动作拿捏的细腻,人物身上所需要的仪式感庄重不做作,表演惊艳。

浅野忠信饰演陆先生的妹夫,说着地道上海话比地道上海人牌技还好的日本人。嘴上说自己是上海人的妹夫开了一家日本餐馆,私下吃饭前换上和服,切下生鱼片摆好盘,一口一口品日本菜。

大佬身边的马仔王传君和杜江,做事一板一眼,干净利落。最喜欢谈的事就是女人和比较鸟的大小。作为下人在大佬谈事的时候万万是不能乱讲话。杜淳饰演的杀手和王传君、杜江饰演的马仔站在门外吃东西那段,虽是下人吃东西也没有狼吞虎咽失了态。

杜淳催他俩快吃完,一句废话没有讲只是通过眼神互相交流会意,杜淳接过王传君剩下的食物快速咽下去。

杀人行动结束后,两个人又一前一后折回来,默不作声的完成本职工作。章子怡饰演俗气又十三点的花痴交际花,不爱荣华富贵爱演戏。

戏中戏的部分有不少特写主观镜头。正在演着戏的交际花突然对着镜头绝望而愤恨的说:“我看透了你所谓的博爱, 表面上是宽容、友爱、其实不过是自私的自我保护, 以及懒惰逃避责任。只有博爱才是最安全最省事, 你躲在博爱的名字下过着懒惰自私的小日子。我要的, 是有偏爱有憎恨的男人。我不再喜欢你了。”

这种交流式的拿腔作势,舞台戏剧感十足。

交际花演的是戏也是自己,她即是戏中人也是戏中戏人。

程耳把个人与个人的执拗,个人与时代的矛盾,融进纷乱的时代背景下。大上海背景下的众生相,是你是我是他。好的导演让每个演员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将人物演活。

3

说到电影镜头语言,程耳导演对人物的大特写和对景物的大全景,都运用的很到位。

程耳喜欢调控镜头,像这种人物大特写的极简镜头片中还有几处,仿佛是透过镜头直接跟现场的观众对话,情绪代入感很强。

观众习惯于隐藏在暗处窥伺,当有主观镜头直逼眼前,跟观众最直接的眼神交流,是导演镜头语言的大胆尝试。

影片中有几组旧上海街景的刻画采用了俯瞰镜头,从上帝视角观看大上海的繁荣衰落,随着情节发展,前后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触人心怀。

章子怡被囚禁地下室沦为性奴,吃饭和做爱的镜头反复出现,导演采用了最简单粗暴地表达方式,抒发了一种悲怆和人物后续死而后生的倔强,其实叙事很有感染力,可是并不适合公共场合看这种非喜剧的大尺度场面。

还有韩庚舔章子怡脚趾头的画面,未成年人看到了恐怕也不合适。

镜头语言有多种表达方式,考虑到中国电影尚无分级,大部分国人思想看似开放实则保守,尖锐的程耳导演或许可以使用一种稍微委婉些的镜头语言抒发 情感 。

4

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并没有使得故事凌乱,反而把人物刻画的更丰满。 历史 是由人组成了,人物更加生动丰满, 历史 故事也更能撩人心扉。

电影有时间字幕的提示,把时间线条捋顺了,你会发现导演前面埋了几处伏笔,在后面都很巧妙的对接上。插叙和倒叙的结构使得整个故事层次分明,饱满有力。

章子怡是在第二章节才出现,其实她一直都在上海未曾离开。时空交汇,她存在于陆先生看不到的黑暗里,被囚禁在陆先生差点丧命的日本餐馆。春风得意的交际花沦为性奴,中间隔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日本人。

最有故事的要数浅野忠信饰演的日本妹夫,这个人物一开始出场没给人太大感觉,老婆儿子全是上海人,自己也一直以上海人自居,就是一个爱老婆爱家庭的丈夫呗。管家王妈被杀,他帮陆先生报仇射杀日本人,结果不幸中弹,算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好兄弟,甚至叫人对他报以同情。

时空倒退,原来他早就对老婆不衷,在妻子怀孕期间睡了老大的女人(交际花)并将她沦为性奴,原来他不是帮陆先生而是要杀陆先生,而那个时候交际花就在地下囚室听着枪声无能无力。

随着时间后退和前移,每个人完成了身份的转换和蜕变。

交叉的记录形式让我们理解人性的两面。即使“万恶的”浅野忠信最后被处决,也并没有大快人心。反而让我们思考的更多,有些重大的错误和灾难并非个人因素,只是 历史 客观的存在。我们想明白了,才能真的避免同样的悲剧发生。

电影开场葛大爷浅野忠信和赵宝刚三足鼎立的饭局,也暗示了三个身份不同的人,代表着三种不同的利益,终将走向三种不同的命运。

程耳的学院派背景使他不安于从一数到十,他知道讲一个故事不只是一种方式。

5

有人说这部电影不配梅林茂的音乐,那是听得人没听进心里。

程耳的音乐品味很高,配乐节奏感把控的也很好。电影的配乐烘托电影情节发展,每次出现都水到渠成。

陆先生遭暗杀回家后发现家里被洗劫儿子和妹妹被杀,背景乐恢弘的响起来,似乎像是一场隆重的谢幕,陆先生包围在告别的仪式中,隐忍。

音乐融合在故事直达人心,我的眼泪都要留下来。陆先生就真的这么冷酷强硬吗?他的悲伤全都在最后面对真实身份的“妹夫”,一句:你怎么能不死呢!

程耳导演这种拿腔拿调的仪式感看得我几分感动。

《罗曼蒂克消亡史》又名“旧 社会 / 浮生如梦 / The Wasted Times(被浪费的时光)”。罗曼蒂克是个愿望,消亡是种常态,如果美好的事物总是难逃一死,至少美好过。

程耳以后拍出的电影好坏我不敢断言,起码这部《罗曼蒂克消亡史》绝逼值得一看;

《罗曼蒂克消亡史》是由华谊兄弟、英皇电影联合出品的悬疑谍战片,由程耳执导并担任编剧,葛优、章子怡、浅野忠信、杜淳、钟欣潼、倪大红、袁泉、闫妮等主演

该片讲述了1937年大动荡前夕,上海滩风云显赫的陆先生正面遭遇侵华日军施压,被卷入一场暗杀阴谋,当身边朋友一一惨遭牵连时,乱世当前,大佬、小弟、弱女子等往昔人物走向了不同命运的故事

《罗曼蒂克消亡史》对人物的塑造还是比较鲜明的,所有演员的演技还是很在线的,毫无保留的表演,假使若干年后我们的观影审美水准能有质的飞跃,程耳们功不可没。

罗曼蒂克消亡史里的各种对称、升格慢镜头,传统线性叙事被打破,精致迷离的浪漫光影,影影绰绰平添了几分独特的风格,看起来很舒服,自然

里面真的没有半点浪费的片段,没半句多余的废话,每个环节都干净利索,每个人物各尽其能,就连最后一刻陆先生摘下帽子的动作也是那么优雅,简洁,与过往挥手道别,从此烟消云散,一个时代终结。

片中配乐《带我回家我父》,宗教色彩浓厚,有唱诗的纯净哀伤。这些音乐表达的是人物内心情绪的精准刻画,音乐表达延续故事发展脉络

拍摄画面也极为精致,无论是黑老大的大公馆、谈事情的小茶楼,还是姨太太的石库门、拍电影的摄影棚,就连车子经过的芦苇荡,都精心细致地用光影把每一帧都定格在老上海风情万种、纸醉金迷的风格里

导演,是用镜头说话的人,画面是另一种语言。罗曼蒂克消亡史除了王家卫的深沉浪漫,还多了令人窒息的压抑感,暴力美学的理念

拍摄镜头-固定中景、人物正面拍摄手法,拉近了与观看者的距离,增强观看者的代入感。固定的中景镜头,给人以稳定,以“定”讲“动,更考验的是演员的演技,用定的情绪,来渲染氛围紧张,用剧中台词讲就是用静态来表演“波澜壮阔”。正面镜头对着演员脸来拍,一是考验演员的颜值,二则考验演员的演技(容易笑场),但这样更能拉近与观看者的距离,让观众有代入感,如身临其境的感觉。

综上所述,总体觉得挺不错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哦

作为程耳导演的一部带有浓重个人风格化的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杂糅了《教父》的 情感 与时代,以及《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战争与文明,试图将一系列宏大的主题,带入到每个人物的悲欢离合。

《罗曼蒂克消亡史》特色鲜明也很有野心,试图用125分钟的时间,将一段长达12年的爱恨情仇,辅以文艺、时代、人性的内涵式解读,然而,它打出了史诗级的体量和结构,却没做成史诗级的作品。

庞杂的人物关系、打乱的时间顺序、漫长的年代跨越、艺术的表现手法、留白与反讽的频繁出戏,注定了这部电影并非为取悦大多数观众的审美与诉求而生。

虽然被冠以“架空背景”的名义,但作为一部聚焦旧上海、汇聚众生相的电影作品,《罗曼蒂克消亡史》毫不掩饰对 历史 人物和事件的映射与隐喻。与其说,这是一部中国黑帮教父的传奇,不如说,这更像是一部被抽象化和具象化之后的“上海往事”。

本片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再加上非线性叙事与吴侬软语的“干扰”,让观众稍不留心就陷入云里雾里。 对于这样庞杂、文艺的时代大戏,秘诀是只消跟住主要人物:葛优饰演的黑道大佬陆先生、章子怡饰演的狂放交际花小六与浅野忠信饰演的割裂两面人度部。然后,将他们对应到民国上海滩中的那些风云人物即可。

因《罗曼蒂克消亡史》中人物经历与 历史 变迁严丝合缝的对仗,杜月笙之于陆先生、戴先生之于戴笠、吴小姐之于胡蝶、王老板之于黄金荣、小六之于露春兰……时代大戏的争夺与纷扰,都随着那个时代的逝去,而烟消云散了。

陆先生很会做人,一如当年青帮大佬杜月笙。大哥王老板的小六沾花惹草,陆先生威逼利诱;电影皇后的丈夫在外偷腥,陆先生暗自支招;工人罢工惹怒上峰,陆先生疏通关系;戴先生想要纳小妾,陆先生体面完成。欠下的人情,这是稳坐钓鱼台的陆先生最大的资本。

只是,国难当头,焉有完卵。当人情的体系随着家国分崩离析,陆先生出走香港、亲人背叛、设计复仇、救下小六,一切的身不由己都是时代给的,屈辱与悲怆也只有他自己能动。

野性难改的交际花小六,更像是上海滩中游走于权贵、黑帮、资本之间的纽带。现实中,交际花弥合各种利益的冲突与矛盾,电影里,小六串联了整部大戏的人和事。

暧昧是一种天赋,有天赋的小六绝不是省油的灯,与陆先生眉来眼去,转手就勾搭剧组的赵先生,慑于度部的淫威就范,却有种享受其中的玩味。仿佛,风花雪月与暧昧关系,才是她用一生去追求的。

“融于中国、忠于日本”的度部,更像是对诸多 历史 人物的杂合。就像在片中,度部踏着中日两条船,却始终不明不暗、不阴不阳,明面上,他是个模范丈夫、地道上海人,但暗地里,他依然保留着一个日本的习惯于思维。

作为一名卧底间谍,度部是痛苦的。人前的亲情与融入压抑了他的内心,人后的灭亲与算计捆绑了他的手脚。在陆先生的差事中,度部杀了所有人,强奸了交际花小六,并把她带回上海蹂躏三年,与其说是原始的兽性,不如说是“宁可当战士也不想当间谍”的度部,以侵略者的姿态发泄两面人的憋屈。

这片真超烂,想学《枪火》那种玩悬疑气氛的,但剧情混乱失控,日本人特务卧底黑帮就没干什么事情,就糟蹋了一个女演员,然后被人轻松秒杀,逻辑混乱

这是部很有心思的电影,集结了众多实力派演员,而且演员演技全程在线,演员的一个举手投足,某个眼神都可以反复品味。导演程耳花了很多心思在里面,剧情编排剪辑了好些遍,临上映前,才确定上映版。如果你只是想单纯 娱乐 放松一下,显然你不适合看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设置了一定的观影门槛,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结构,剪辑零碎,看的时候需要观众集中注意力在脑海中重组电影的原有叙事顺序,主动思考,自己去找寻找各个人物间的联系。如果你看得不够仔细,不够用心,可能会很气愤地给差评,将罪责归咎于导演。如果你足够用心看,你会喜欢上这部电影的腔调,其中闪过的短短几个镜头一句话都值得细细琢磨。

电影讲述了大时代中的小人物的浮浮沉沉,影片的最关键几个转机潜藏在看似平静的室内空间,人物间的日常对话之中。就像令我最为印象深刻的场景所表现的那样,王传君所扮演的马仔和杜江所扮演的童子鸡坐在车里看似闲聊,瞎扯,伴随着悲壮的背景音乐,下一刻则是满面鲜血的由赵宝刚扮演的北方客被送往野外埋葬

此外,影片人物举手投足,服装做派都透着股旧时民国人的骨气,对话是独特的沪语,更是腔调十足。

总而言之,这是部带有程耳导演强烈个人风格的电影,喜欢他的人会很喜欢,不喜欢的则会感到很不适应

作为一名影迷,程耳导演的《罗曼蒂克消亡史》,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影片叙事手法新颖、摄影讲究、台词凝练、节奏紧凑、配乐和剧情结合完美,风格化突出。讲述了三四十年代上海滩家国情怀、风谲云诡的故事。

一个文化及电影大国,“大”而不“强”,票房和商业上的成功并未助推我们能产生足够影响世界的电影艺术作品。

所以中国电影需要程耳这样的 探索 者和推动者,比如《罗曼蒂克消亡史》,也许它还不完美,但却呈现了一种全新的美学风格和镜头语言,起码它从风格和形式上拓宽了电影的另一种可能,给观众一种新的观影体验,且该片剧情张力十足,镜头语言简洁,“海派”味道浓烈,与杜琪峰的美学风格有似曾相识之感,但又有程耳导演个人独特的电影美学追求。特别期望程耳导演不断有新的作品推出。

我觉得很好的一部电影。

说实话这个电影我下在手机里吃饭时常常拿出来看看,导演程耳,以前不熟悉看了电影后心生敬佩,非常有才华的导演,葛优,浅野忠信,赵宝刚,闫妮,王传君,倪大红,杜淳演技大赏,章子怡在这部戏里感觉做了花瓶,值得观赏,

㈦ 如何评价电影《黄金时代》

1许鞍华导演的《黄金时代》昨天看了。拍得挺客观,没有过多煽情或评判,如她自己所说的:力图接近真相,呈现萧红的一生。但还是很失望,因为装。整个观影过程中,你几乎能感觉到许鞍华那张老脸,在镜头外的某处,真理在握似地叨叨:这是一种艺术上的尝试,要摒弃商业电影的浮华,反映更真实的人性,做到......可,目标与作品是两回事,正如眼高和手高是两回事一样。这是一部文青才有福消受的电影。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它是挑观众的,如果你不是萧红迷,没有萧红七七八八的八卦打底的话,极容易在紊乱的电影语言中,找不着方向,生出莫名其妙的被耍感。当然,宅男们若是去影院泡妞,那真真是极好的,在几丈开的屏幕下,专心致志表忠心:唉,贱人就是矫情,你却连放屁,都有一股久违的清新。和我同去的人,也是个非文青,对萧红不了解,3小时就在一头雾水中度过。不断问我,为什么这里突然这样,这是谁,这是怎么回事......他被许大妈搞得很挫败,几乎要抓狂。于是我成了片方的义工,为电影未尽的事业,作善后工作——用足以迷死奥巴马、放倒奥特曼、融化奥利奥的嗓音,在疙疙瘩瘩的剧情里,为他指路铺桥,猜测那些转折和变奏,到底在打什么小九九。《黄金时代》在表达上创了新,它将顺叙、倒叙与插叙杂糅于一体,对白、旁白与独白混集于一身。主线是萧红的一生,但时空不时置换,一会插叙个情节,一会又从几十年后开始倒叙,借一个人的嘴巴,来补叙当前。这就是对纪录片矫揉造作的模仿了。和纪录片一样,伪纪录片《黄金时代》也用了大量亲友访谈、史料式镜头、信件复述、人物自述等纪录片摄影手法,构建事件,试图以假乱真。但亲历者和回忆者都是演员,创作方式又是剧情片的,搬演、再现、仿拟甚至虚构,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往往一段情节正在行进,忽然卡住,然后不知打哪冒出一人,闯入镜头,木着脸,开始评述那年那月那女人,硬生生把你拉出戏。妈蛋,这就是典型的不好好说事,与能力无关,与诚意有染。再者,它徒有纪录片的结构,又没有纪录片的自然、客观、公允,以及对大局的控制——时代、人物、文学,都成了模式化的背景,归根结底,讲的还是萧红的性。这正是萧红的悲哀,她一生主动选择噩运,将自己放逐于凶多吉少的未知,无非想作自己人生的主,不至于被设置,不至于成为男权社会的消费品。不想到了今天,她的身体、交际和私生活,仍然比她的才华,更能吸引大众,更能代表她的价值。哪怕是对女性极具悲悯情怀的许鞍华,也未能逃脱。《黄金时代》原是2014年我最期待的电影,因为萧红,因为汤唯,也因为许鞍华。没想到竟是这样。那天影院的人极少,开演半小时,有人开始退场。一个多小时后,影院则干脆走得空空荡荡,只剩下我们俩,顽强地钉在红皮椅上,对抗着许大妈的罗嗦无逻辑,也对抗着期待我们早点离场好收工的影院工作人员。我很理解观众的离席。电影不好看,加上显而易见的装叉,和不合时宜的呓语式独白,使之成了一场漫长的自嗨秀。到最后,我忍不住刻薄地想:许鞍华和李樯太自恋了,《黄金时代》在某种意义上,只满足了她们艺术独创的野心,但,为观众讲故事的初心,不知被他们忘到哪旮旯去了。也许,有人要说,这并不是低级的故事片,人家玩的是传记。但,传记非得这么颠三倒四吗?人家理查德·林克莱特也拍纪录片,同样是请了一拔演员,用12年时光,拍摄一个时代,结结实实地感动了无数人。和《黄金时代》的花里胡哨相比,《少年时代》浑然天成,一如时光之璞玉。 2 早些年的时候,看萧红的《生死场》,吓到了。脓血泪泛滥,疯子瘸子横行,屎屁尿枪炮弹纷飞,将“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激烈地推到我面前,以至于一连几天,我都无法出戏。之所以无法出戏,有一个重要原因:那些沉重而龌龊的现实,全是我亲历过的乡村。月英有月英的镜像,金枝有金枝的对应,成业有成业的孪生兄弟,王婆有王婆的参照实体,甚至村口的歪脖子树,也有一颗,长在我出生的土坯房前。虽然《生死场》后半段狗尾续貂,企图依附于某种社会思潮,但还是很喜欢她,把她写的书,她的传记,都找来翻阅。萧红当然是有才华的,23岁,已经深谙世界之凶残,写乡村,写得生猛强悍,处处是令人倒抽一口气的蛮荒。写生活,写得冷硬、精准、苛刻,有钢针式的穿透力,轻轻一捅,就能挑破疮痂和脓包。即使写《小城三月》的爱情,也是自毁式的固执,如棉絮里的火籽,暗中烧着,要人命地压抑和炽烈,等到发现时,已经成了灰,只剩下一口叹息,堵在人的嗓子眼里,用尽半生去幽幽吐尽。再然后,知道了她的生平,母亲早逝、父亲凶暴、逃婚、私奔、怀孕、被弃、满城流言与白眼、饥寒交迫、贫病交加、新生儿送人、背井离乡、爱人出轨、被家暴、怀着前任的孩子再婚、战争、婴儿死亡、逃难、病入膏肓、早逝......人世间有千难万苦,每一种,都铺在她的生命前方,等她去一一领略滋味。31岁,她早夭,濒临死亡的时候,最爱的人不在身旁。“平生受尽白眼和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这是她在异乡,孤苦地离开人世之外,留下的最后的遗言。其中悲凉,令人瑟缩。其中不甘,令人悱恻。萧红是如此可怜,可怜到文艺青年很容易将她视为自己受难的姐妹,因她的爱而爱,因她的恨而恨,并哀叹生不逢时,不能帮她遮风挡雨,不能在她饥饿的岁月里,为她送去一个列巴圈。可是,在萧红生平资料中,我们还是能在她的悲凉里,轻易发现她的不可爱。许广平怨她,说她总是不请自来,一来就坐半天,打扰鲁迅休息,甚至鲁迅的病重,她觉得与萧红都有些关联。孩子出生后,看护妇抱给她说,她摇着手,说:“不要!不......不要......我不要呀!”而萧军,在萧红死后的许多年里,回忆她:“作为一个六年文学上的伙伴和战友,我怀念她;作为一个有才能、有成绩、有影响的作家,不幸短命而死,我惋惜她;如果以妻子意义来衡量,她离开我,我并没有什么遗憾之情。”仔细想来,萧红的悲剧,原因颇多。外界当然有不可推卸的缘由,乱世,战争,冷漠世情,愚昧传统,稀薄的生存可能,专制的父权与男权,等等。但不可否认的是,更多的,还是她自身的原因:她软弱的内心、病态的性情,与不自立自尊的人格,导致她的自我祸害和自我堕落。3 为什么你遇人都不淑?为什么你一直没有职业?为什么你追求自由与独立的路上,却一直要一个男人,陆振舜、汪恩甲、萧军、端木蕻良、鲁迅、锡金、骆宾基,陪在你身边,作你人生的依靠?为什么你每次都嫁人时,肚子里都怀着另一个男人的孩子?为什么你悲悯苍生,却一再弃儿,甚至疑似对进婴儿进行杀戮,从未表达过悔恨?所有这些,都让我觉得萧红就是一个悖论的集合体。她追求独立,却一直无法自立;她向往自由,却一直自我设限;她极其多情,又极其自私;她反抗父权,反抗专制,却成为男权的另一种牺牲品;她说“成千上万的小孩饿死了,怎么看不见”,却任由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在蚊虫的叮咬中,全身冰冷,哭了整整五天。萧红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自我规定的意志。缺乏自我规定的意志,最悲哀的一点,就是你把被迫做的事情,当成想做的事情;你把原本厌恶的生活,当成了想要的生活。这使得她虽然一辈子都在呼吁自我解放,却在同一个地方跌倒。重复着被弃和寻找,寻找和重新被弃。女性的解放,不论是从前,还是现在,其前提就是自我独立。天涯与豆瓣上,总有一些女文青发长帖,说辞职去旅行,花了几百块,从海边逛到城堡,从雪山飞到沙漠,一路艳遇,一路留下故事。但我们都心知肚明,像这种旅行,如果不张开钱包,必然要张开大腿;如果不刷卡,必然要刷逼。萧红也是。她与萧军见面的第一天,就和他上了床。那时萧军有家室,而她正怀孕七月。女人一旦经济与人格不独立,就容易慌不择食,任何一个男人靠近她,她都会像一只八爪章鱼,将他牢牢抓住。甚至,为了身无挂碍地依赖,她把亲生女儿遗弃。这样的解放,只是一个雄纠纠的口号,归根结底,还是奴隶,还是男权的玩物,还是没有自尊自爱自立,还是靠着性别去赚生存,和女性解放半毛钱关系也没有。因为不独立,再后来与端木一起生活,萧红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呵护,和尊重。记得靳以有一回去看她,她正在写鲁迅回忆录。端木在睡觉,听见说话,一面揉着眼睛,咕嘟爬起来,一面略带一点轻蔑的语气说:“你又写这样的文章,我看看,我看看.......”他果真看了一点,便又鄙夷地笑起来:“这也值得写,这有什么好写?......”三从四德固然让人讨厌,被设置的婚姻也令人反感,平庸乏味的生活都想逃离。但是,在你被自由、独立与解放之类的大词鼓吹得头晕脑胀的时候,请冷静想一个问题:倘若你离开了,你真的能养活自己吗?如果没有自食其力的本领,和自我健全的责任担当。那么,你很可能就是另一个娜拉。出走之后,摆在你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萧红没有回来,于是,她便堕落。从一个男人到另一个男人,从一种攀附到另一种攀附,从一种被弃到另一种被弃。又或者说,她其实回来了,从男权的世界出发,又回到男权的世界,靠做或长或短的性奴,维持自己短暂的生命。

㈧ 求电影《狗镇》影评 2000字

《狗镇》:一部颠覆整个人类价值观的影片 谢宗玉 如果我的记忆没出错的话,《狗镇》(又名《厄夜变奏曲》)应该是近十年来,最震撼我的一部电影。电影是2003年出产的,我却在2009年岁末才看到。我的信息真是太闭塞了。好在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无论什么时候看,都不算晚。 看完片子,我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导演应该枪毙。最好由我去执行死刑。拿枪的手,我不会让它有半点颤抖。就像电影里的女主人公枪杀她的男朋友一样,我也会这么干脆利落。但在枪毙他之前,我会趴在他的脚下,压肩耸臀,先磕九个响头。 磕头,是因为他无与伦比的才华。枪毙,是因为他极具颠覆性的思想。所谓“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如果导演冯提尔不死,整个人类似乎都会在他赤裸裸的逼问下羞愧而死!据说《狗镇》只是他美国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接下来不知这个疯子还会执导出什么样的作品来? 电影是同事向我推荐的。理由是性学专家李银河都为电影写了评。可他自己却没看下去。嫌它是一部有点沉闷的舞台话剧。起初,我也认为用话剧的形式拍电影是导演为了省时省力,但很快我就发现,这正是导演最伟大的地方之一。除了这样,我想不出还有什么形式能够如此完美地表现这部近似寓言的电影!艺术形式和思想内核在这里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导演之所以没在一个真实的村庄展开故事,就是想让故事的发生地变得模糊而不确定。说到底,舞台“狗镇”其实就是一块人性的试验场,人物并不局限于“狗镇的村民”,而是谁都可以上场。 看完电影,整个人绝望得想死。傻在电脑前半天作不得声。隔好久再去查看李银河女士的影评,我以为她会与我感同身受,但我失望了。对性学有独到见解的李银河女士,在这部片子面前,却流露出了她肤浅的一面。如此伟大的一部作品,她居然认为仅仅是对穷人的一种审判和否决,并且由此认定穷人是可鄙可耻的,是不值得讴歌的。如果真是那样,怎值得我在2009年平安夜辗转无眠一晚呢? 狗镇:人类社会的缩影 如果只把狗镇当作一个贫民区,那么就太小看导演的格局了。冯提尔显然把狗镇当作了整个人类社会的缩影。闭塞孤独的狗镇,有点像马尔克斯笔下的马贡多,也像宇宙中我们生存的小小星球。狗镇的村民不能算坏,但说不上特别的好。大家都不很富裕,可也不是那种致命的贫穷。镇里所有人都实力相当,因此能和平共处。这样的村镇,不单是美国,就是在全世界各地,也是要有尽有。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发生,狗镇的人们看起来会各司其责,世代绵延下去。 但主人公格蕾丝的到来改变了这里的一切。格蕾丝被黑社会追捕,想隐匿于狗镇,成为狗镇的外来户。狗镇的人们因为她美丽、友善、热情、助人为乐的品性,愿意承担某种不明确的威胁而同意她留下来。处在狗镇的格蕾丝,有点像电影《天使艾美丽》中的艾美丽处在她的社区。按道理,格蕾丝完全可以像艾美丽那样,凭借自身的人格魅力,将一个平庸社区演变成人们安居的乐园。起初狗镇有朝这个方向发展的趋势,可最后的结果却恰恰相反。 究其原因,我想不是《天使艾美丽》的导演比冯提尔对人性的揣测更乐观,而是格蕾丝的处境与艾美丽不同。艾美丽是社区中的一员,而格蕾丝却始终不是。用学者吴思的话来说,就是狗镇的人们掌握了对格蕾丝的合法伤害权。格蕾丝也想同艾美丽一样,用内心的阳光把整个狗镇照亮。但狗镇的人却并不感恩,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格蕾丝是在为自己的居住权卖单。正因为有这种想法,最后格蕾丝只能沦为狗镇人的奴仆,狗镇所有的男性都可以随意去强奸她。惟一一个没有去强占她的汤姆,却因此耿耿于怀,觉得是被自己经不推敲的道德优越感害的。而一旦这种优越感不复存在,伤害起女友格蕾丝来,他比狗镇任何人都来得更彻底——向黑社会老大举报。明意是以牺牲格蕾丝来换回狗镇往日的平和。而暗意人人都能看出,一是消灭格蕾丝的肉体,让狗镇的人都不能从她身上获利,让自己获得在狗镇的平等权。二是想靠举报格蕾丝谋取高额报酬。 至此,狗镇人们身上隐藏的、为上帝所不耻的七宗罪一齐迸发出来: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暴食、色欲! 事实上,业余作家汤姆一直在致力于狗镇的道德建设。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这个小伙不那么好高骛远,说得多做得少,而是像格蕾丝那样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狗镇每一个人。狗镇感恩的人们会不会以他为榜样,从此人人向善,将狗镇变成一个美丽的家园?这也不是没有可能。艾美丽就是一个例子。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就出在格蕾丝身上。从人格上讲,格蕾丝几乎称得上是完人,她本身绝对没有问题。但她不该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出现在一个错误的地方。她的出现,让狗镇的人们有了掌握别人命运的机会。内心的邪恶一时受到极大的诱惑。而人,无论经过多长文明历史的浸染,其本质还是动物。内心既有善因也藏恶意。个体无限膨胀的欲望决定了人内心的恶势力,而对群居生活的妥协又决定了人内心的善势力。 导演冯提尔的伟大之二,就是他在同一时间充分彰显出了狗镇人身上善恶两股势力的并行不悖。对格蕾丝,狗镇所有的人都是恶的;而他们彼此,却依然以善相待。狗镇的人们为什么对格蕾丝是恶的?因为在他们看来,无论怎么施恶,格蕾丝都没有还手之力。这同我们无论怎么虐待或宰杀一只弱小动物,这只动物都无法报仇一样。而狗镇的人们为什么对彼此是善的?因为如果不善,狗镇就会陷入内战之中,弄得人人自危。 打个比方来说,格蕾丝就像当初来到美洲大地上的黑奴,白人绅士们可以在一种非常民主、非常友好的氛围下,决定黑奴的生死存亡。至于黑奴的品性如何,则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列。导演冯提尔的《狗镇》取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乡镇,但现实生活中,类似格蕾丝这样的悲剧仍在时时上演。前不久,我看报纸新闻,说是一个精神病女流浪来到中国北方的一个村庄,被一名老汉收养在家,不但做了自己的性奴,还强迫她去卖淫。结果这个村庄的一多半男性都成了嫖客。而流浪女十几年来生下的几个子女,都被老汉贩卖出去了。新闻的写作者最后只是质疑农村基层政权的不作为。这种质疑,在思想深邃的《狗镇》面前,实在是苍白无力。 是格蕾丝的到来让狗镇人拥有了施恶的空间,那么责任该由格蕾丝负吗?当然不是!格蕾丝其实只是狗镇人们施恶的千万个诱因之一。确切地说,格蕾丝只是打破狗镇平衡的一个符号而已。没有格蕾丝,狗镇的平衡也会被别的什么打破。而人类任何一个活动空间,其平衡性只是相对的、暂时的。绝大多数时候人类活动的空间是不平衡的。也许在格蕾丝之前,狗镇的人们就是这样行走在善恶之间,只是没有表现得这么尖锐而已。 在人类活动的空间里,其实不可能像狗镇那样十指一般齐,都是实力差不多的村民,甚至连个主事的村长都没有。人类活动的空间更多的是人与人实力的不平衡,家与家实力的不平衡,族与族实力的不平衡,国与国实力的不平衡。 而这种不平衡正是人类施恶的最大诱因! 导演冯提尔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会在这部影片中对人类社会的前程表现得如此悲观失望!是的,平衡使我们遵循了善。而不平衡诱发了我们的恶。问题是,绝大多数时候,我们的空间是不平衡的。所以,整个人类的历史注定是一部混乱的邪恶史。人类的善,是相对的;人类的恶,则是绝对的。人性中的善意像温室里的花朵难以培植,而人性中的恶因则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正因为这样,我曾为之热泪盈眶的“艾美丽现象”其实是暂时的,而“格蕾丝现象”则是永久的。艾美丽用自己人性中的善感化了她的社区,那是因为她的社区当时暂时处在平衡状态。假如她的社区也来了一个人人都可以对其合法伤害的格蕾丝,那么艾美丽的人格魅力就会像汤姆一样毫无作为。同样的道理,汤姆要想在狗镇有所作为,除了真正拥有格蕾丝的品性外,还要有一个相对平衡的空间。 格蕾丝:天使无情的选择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格蕾丝像一个降落凡间的天使。由于看不惯身为黑社会老大的父亲的穷凶极恶,胡作非为,而离家出走。我们可以把她当作是民主、平等、友爱、和平的象征。她父亲则是专制、等级、强权、暴力的象征。她离家出走,不是因为父亲不爱她,而是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父亲格格不入。 鲁迅好像曾经设过这样一个问题:娜娜出走以后将会如何?格蕾丝的出走似乎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说不定出走后的娜娜会有与格蕾丝相同的命运。格蕾丝怎么也想不到在一个非常民主、也比较自由的空间,她会收获如此惨不忍睹的命运。 格蕾丝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忍受命运的折磨,导演并没有给出原因,我们只能进行合理揣测:一是用她的悲惨命运为她父亲的无恶不作赎罪。二是她始终没有放弃对人性的美好憧憬,意图通过自己的忍辱负重,来改变狗镇人们的向恶之心,从而让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判断与现实基本吻合。她只有拥有一个美好世界,并在这个世界如鱼得水,才可以骄傲地返回去,告诉她的父亲,民主自由是对的,专制强权是错的。可惜的是,狗镇的人们并没有成全她。在摧残她肉体的同时,也彻底摧毁了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也许她还想继续强忍下去,拒不投靠强权,为自己幼稚而天真的价值观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懵懂的狗镇人却在可耻的告密中,给了她一个向父亲(强权)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的机会。结果当她父亲建议杀一只狗并把它钉在墙上以示警戒时,她却非常坚决地认定,要杀人,并且是杀光。 如果你仅仅认为她这是快意恩仇,在实施报复。那你又错了。在下令杀光狗镇所有人的时候,格蕾丝完全是理性的、理智的、心平如水的。她甚至都意识到了,如果她是狗镇中的一员,说不定也会像其他人一样去欺负“低人一等”的格蕾丝。所以与其说她是在报复,还不如说她是在彻底摧毁自己原来的理想和价值观。与其说她是在报复,不如说她是对邪恶强权的彻底认可和投靠。她既是在杀他人,也是在杀原来的自己。她清楚地意识到,宽宏和仁爱是救不了这个社会的,狗镇人犯了错,只能用强权去惩罚他们。只有这样,一个狗镇没有了,其他千万个“狗镇”才会有所顾忌地以善的面貌保持相对的平衡和稳定。只有强权统治,人世间才不会彻底乱套。 在这部电影中,导演分明在借格蕾丝的遭遇来挑向衅正被世人所称道的民主。很具反讽意味的是,狗镇每一次对格蕾丝的摧残都是通过民主大会和民主投票。甚至包括最后一次告密,也是通过了民主的。很显然,西方发达国家对外侵略的邪恶决策,同样每一次也是通过了民主的。我们当然不能由此得出结论,是民主导致了社会的恶。但很显然,我们一直所推崇的民主也不能导致善。民主可能是同一阶层的福音,但民主一点都免除不了不同阶层的灾难。民主虽然不会加速社会道德水准下降,但民主也根本阻止不了社会道德水准的下降。民主在狗镇的最大好处是,就是可以保证人人都能在和平的气氛中劳役格蕾丝。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是不是一定要这么个民主呢?格蕾丝莫过于死的哀伤,正是导演冯提尔的哀伤。而现在,它也成了我内心难解的纠结。 世界真相:魔鬼统治的天堂 我说格蕾丝的父亲是专制、等级、强权、暴力的象征,也许有观众要反对,认为我过于夸大黑社会老大的象征意味。但事实上就是这样的。在这部电影中,导演冯提尔不仅仅是把格蕾丝的父亲当作一个黑社会老大,而是把他当作了一个辖区的统治者。以致在他与女儿的对话中,我们都看不出一个黑社会老大和一个政府首脑有什么区别。女儿离家出走,他能够随意操纵警察对她满世界通缉,他俨然就是强权的象征。 格蕾丝最初反对的也不仅仅是一个黑社会老大,而要看作是一个占统治地位的集权政府。正是目睹了权力社会的极端腐败和黑暗,格蕾丝才决定去投奔广阔民间的民主和自由。但她很快发现,如果没有极权的约束,民主的力量对道德来说,简直形同虚设。换句话说,不是民主保证了道德,而是极权维护了道德。极权也许是邪恶的,但它却用它格杀勿论的邪恶震慑了民间的邪恶,从而使广大民间只能更多地表现出善的一面。道德是在敬畏中产生。强权才让人类敬畏。 强权政府之所以为所欲为,是他们掌握了芸芸众生的合法伤害权。换了任何一帮人来组织这个政府,因为没有其他权力的制衡,都会像现在的这帮人一样为所欲为。这也是上帝束手无策的地方。格蕾丝正是在民间走了一遭,才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她认同了父亲的强权世界。强权政府也许不会被上帝称道,但它却能用少数人的恶,来保证绝大多数人的善。这个社会假如没有强权凌驾其上,那么整个社会都会像狗镇的人一样为非作歹,而且采取的居然还是很时髦的民主形式。 其实世界上所有的政府都是被黑社会把持,或者干脆说,都是黑社会组织。其合法性只被把持它们的政党用强权和武力证明过,其他没有任何证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很惧怕民众发现这一点,所以要反复证明它们的合法性,以期将政府与黑社会区分开来。事实上那似乎都是多此一举。由于人类社会的不平衡导致了人性中相对的善和绝对的恶,让人类不得不选择强权的统治。强权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的“物竞天择”。不是强权选择了人类社会,而是人类社会在“利益最大化”面前选择强权。人类其实跟别的物种一样,都是集体无意识的“贱种”,只有用强权规范,才能跌跌撞撞驶向所谓文明的未来。在格蕾丝离家出走之前,她已经看清了强权的面貌:强权就是一个魔鬼。当格蕾丝返回时,强权魔鬼的面貌并没有改变。但这时她却意识到了,只有让魔鬼来统治人类,人类社会才会显示出“天堂”的模样来。如果没有强权这个魔鬼。那么人人都是魔鬼,处处都是地狱。就像狗镇。 所以格蕾丝最后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做了强权的执行者。她的选择固然没错。但导演应该看到,强权也不可能成为包治百病的良药。当强权者过多,社会最终还是会被无法制约的强权扰乱。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其本质都是强权者过多惹的祸。所以在强权社会,为所欲为的统治者应该有一个相对数额。可这个数额究竟是多少,才能被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所容纳?强权者又怎么能自我调控这个数额呢? 也许,在强权社会的顶尖,还该有一个像上帝一样的独裁?我们只让他一个人穷奢极欲,而其他所有强权者的命运都捏在他的手上,就像所有平民的命运都捏在强权者的手上一样。那么,掌握不了自己命运的强权者,在为非作歹时是不是会有所收敛呢?从这种意义上说,统治了世界很长时间的君王制,也许人类社会最好的制度。因为从理论上讲,它能极大范围地致使更少的人为恶,又极大范围地保证更多人为善。可如果真的让整个世界捏在一个人的手心,这个玩笑又似乎开得太大了。假如这个君王不是一个对生命享乐有着无穷欲望的混蛋,而是一个虚无主义哲学家,那么他会不会在悲观厌世准备自杀的时候,将整个人类的命运带入绝境? 现在,民主社会和民主制度已成为世界潮流。但究竟是古代君王制时的人们行善多,还是现在民主制时代的人们行善多,这真不好怎么统计。而如果撇开科技对人类社会的贡献,究竟是古代君王制人们的幸福指数高一些呢,还是现在民主制度下的人们幸福指数高一些?这同样难下结论。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最完善的民主制度下的美国人民应该是全世界幸福指数最高的人群,可他们的这种幸福是建立在多少像格蕾丝这样的人和民族以及国家的牺牲和痛苦之上的呢?这也许是丹麦导演冯提尔要导演“美国三部曲”的真正原因吧? 当今社会仍然极度的不平衡,所以邪恶仍然是人们被诱发的主要人性成分。所以强权制度仍然该成为世界主流。可是,我们究竟要等到什么时候,整个世界才会趋向平衡,让人们之间的关系最后只需人性中的善来维持?以目前的趋势发展,我实在想象不出,世界会有相对平衡的一天? 非常明显的是,导演冯提尔在电影《狗镇》中表现的观点是逆世界潮流而动的。但它是那么尖锐有力,证据充分,虽然反动,却一点都不腐朽,以致我完全臣服在他的观点之下了。亲爱的朋友,你能够把我和很多像我一样被导演冯提尔思想“毒害”的人们拯救出来吗? 汤姆:人类内心的道德之镜 导演冯提尔的伟大之三,就是他在《狗镇》中发出宏大追问的同时,又通过业余作家汤姆非常仔细地审察了我们自己的内心。这种自省,让我既佩服,又敬畏。以致在观看《狗镇》的过程中,始终有一种冷汗淋漓的感觉。假如自己身处“狗镇”这个人性的试验场中,哪个角色将与我相对应呢?就算我是最有道德感的汤姆,到最后,我也会不得不被内心邪恶的力量所改变。 要命的是,狗镇无处不在,无论你处在哪种环境,其实都是另一个狗镇。而在这个“狗镇”,你虽然还没有邪恶到要去强奸一个弱者,但你内心的贪欲,在失去警惕的随大流心理下,已做下了多少与自我标榜的道德不相容的事情?比如说,从一条业已成蹊的草地上踩过去?收下一个从理论上讲不属自己的小红包?以工作的名义去公款吃喝?以笔会的名义用纳税人的钱去旅游?等等。 正因为如此,我对李银河女士在《狗镇》面前还能不断膨胀的道德优越感实在大惑不解。原来解读一部影片,会有如此大的不同?顺便说一句,《狗镇》最后的几十幅照片,导演似乎也不是像李银河女士所说的那样,意图表现穷人的“肮脏、丑陋、血里糊拉”。在我看来,他只是想进一步告诉人们,人类社会的不平衡仍到处存在,因此人类内心的邪恶仍然在外部世界大行其道。 仔细想来,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其实同李银河女士一样,有一种凌驾于周围人之上的道德优越感。是导演冯提尔借汤姆这个艺术形象,将我们的这种道德优越感毫不留情地剿灭了。有一句俗语怎么说的?“女人无所谓纯洁,是因为诱惑的代价不够;男人无所谓忠诚,是因为背叛的资本不足。”这话用在道德身上,也恰如其分。道德的力量其实是最经不过推敲的。我们所有的道德优越感,其实都是五十步笑一百步。所以《狗镇》中可怜的汤姆最后注定要彻底堕落。而在这之前,他之所以要一直坚守,一是因为他真的认为自己比狗镇其他人更道德一些,更重要的是,他想借爱情的力量让格蕾丝只属于他一个人。当他看清他并不比别人更道德、而爱情的力量在邪恶面前无能为力时,他成了狗镇最邪恶的一个人。这真是文明社会的悲哀!导演冯提尔就想用汤姆的堕落告诉我们,人类辛辛苦苦累积了几千年的道德,其实不堪一击,一捅就破。 不知读者有没有发现?汤姆和格蕾丝这对恋人其实自始至终,都步调一致。首先,他俩都迷信在民主自由的空间,人性的善良可以遍地开花。当发现卑贱的人类实在是“扶不起的阿斗”时,汤姆决定接受命运无情的安排,借助外部的邪恶,来消灭格蕾丝的肉体,让狗镇回归到从前的平衡,就像初入美洲大地的白人先要消灭土著印第安人,再坐下来商谈民主自由的制度一样。如果从基因无法改变的自私自利来看,汤姆的决定已不单单是对错是非所能概括了的。 所幸的是,内心善良的格蕾丝居然也是外部邪恶强权的代表。当她发现仁爱在人类的贪欲面前无能为力时,一忍再忍的她也像汤姆一样选择了杀戮。这种杀戮之所以让李银河女士感到“欢呼雀跃,有一种强烈的快感”,是因为李银河女土觉得狗镇人迫害格蕾丝在先,他们的受戮是罪有应得。可事实上主人公格蕾丝却清楚地知道,这种杀戮同样是邪恶的。而它之所以必须执行,是它能够以恶制恶。因此,面对格蕾丝的枪口,汤姆会由衷地感到欣慰:“你对世界的诠释,比我要有力得多!” 最终,是汤姆倒在格蕾丝的枪口下,而不是格蕾丝倒在汤姆的告密中,是因为汤姆要借助强权,而格蕾丝就是强权本身。 如果一定要对这两种杀戮分出个好坏来,那么我们不妨这么理解:由善良变为邪恶的汤姆,只想靠绞杀“善”来维持“恶”的平衡。而始终善良的格蕾丝却要靠绞杀“恶”来维持人类“善”的平衡。汤姆的杀戮有着先天自私的局限性,而格蕾丝的杀戮却蕴含广阔的新天地!强权的杀戮催生和保护了其他千万个“狗镇”柔弱的善、相对的自由和小范围的民主。换句话说,民主和自由都是强权的衍生物。离开了强权,二者皆不存在。

㈨ 有没有讲被拐卖的妇女的经历的电影

讲被拐卖的妇女的经历的电影有《喊山》、《盲山》、《交易》、《堕落花之鬼打墙》、《监禁风暴》。

1、电影《喊山》讲述了一个自幼被拐卖、弄哑的妇女红霞的坎坷遭遇。这是一部农村题材电影,导演用写实的手法 真实地再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生活在深山里的农民精神生活全貌。女主角红霞被拐、被伤、却因故意杀人而被捕的悲惨境遇,令人十分痛心。

5、《堕落花之鬼打墙》

这是一部见网友被贩卖的题材电影。剧情是一位正值青春年华的小知识分子女孩儿陶陶,去见网友不曾想却是一个女人。因此放松了警惕被迷昏而被贩卖,从此开启了她悲剧的一生。

↓【观影提示】↓用下面的多合一搜索,搜影片名,没有搜不到的片↓

  • 评论列表 (0条)

 当前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布评论